部落格

2025 / 01 / 21

AI與半導體的互惠關係

洪松井博士-日月光工程中心資深副總

在當今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,AI成為推動創新與進步的重要力量。先進封裝技術成為輔助AI發展的關鍵,AI的應用則創造新的半導體需求並驅動半導體技術發展,兩者相輔相成。

半導體封裝:連接晶片與系統的橋樑

隨著半導體市場的擴張,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破兆美元的規模。隨著半導體晶圓製造技術的突飛猛進,晶片與系統之間線路尺寸差距從最初的50倍擴大到如今的2700倍,而先進封裝技術成為彌合晶片與系統之間線路尺寸差距的關鍵。先進封裝不僅提升了系統性能,也為AI的穩定運行提供基礎,預計在2030年單就半導體封裝的產值估計即能達到1500億美元之譜。

半導體發展趨勢

半導體的未來主要有三大主軸:摩爾定律的持續精進(More Moore),晶片的多樣化(More than Moore)以及異質整合(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)。在More Moore的路徑上,電晶體持續微縮以提升IC的速度及效能,在GPU、CPU、應用處理器(AP)、記憶體以及Logic IC的發展扮演著重要角色。而More than Moore則是展現了各類晶片的蓬勃發展,包括了analog、RF、power、passive、sensor甚至biochips。異質整合技術可以將各種元件(如邏輯晶片、感測器、記憶體等) 整合在一起,提升系統的功能和性能,主要包含先進封裝(Advanced Packaging)以及系統級封裝(System in Package, SiP)兩大平台。

AI先進封裝發展趨勢

目前用於整合AI Chiplets (例如GPU以及記憶體)的先進封裝技術 : 主要包括 Si Interposer 和 RDL Interposer 兩大平台。其中將晶片置放於Si Interposer上進行功能整合的技術稱為 2.5D 封裝,而 RDL Interposer 則是將晶片置放在重佈線層(RDL)介面上進行功能整合,稱為FOCoS (Fan Out Chip-on-Substrate)或FO-RDL封裝。若 RDL Interposer 上內埋有橋接結構(Bridge),則稱為FOCoS-Bridge或FO-Bridge封裝。例如AMD MI250,就是將GPU跟HBM整合在RDL Interposer上面,利用內埋的橋接結構提供較細的線路來連接GPU跟HBM。

未來的先進封裝趨勢顯示,具有電晶體的主動式Interposer將逐步取代不具電晶體的被動式Interposer,FO-Bridge亦將趨於主流。舉例來看,不論是記憶體堆疊在ASIC上或ASIC堆疊在記憶體上、或EIC堆疊在Photonics IC (PIC)上,這些封裝結構中都具有主動式Interposer來進行整合。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促進橫向並排到垂直堆疊的發展,訊號傳遞也將由銅導線逐漸轉變為無限頻寬的光學連接。

隨著 Chiplets 整合的興起,未來的AI先進封裝將包含多個 3D IC 和其他元件(如集成電壓調節器(IVR)和矽電容器(Si-Cap),同時光學引擎也將被整合,以進一步提升系統性能。

系統級封裝整合趨勢

在物聯網(IoTs)時代,系統級封裝(SiP)是實現科技創新的關鍵技術。無論是智能家居、穿戴設備、工業自動化,還是智慧城市,系統裝置都需要整合數據收集、處理、通信等多種功能。SiP技術能夠將多個元件(如處理器、感測器、無線傳輸模組、電源模組)在單一封裝中實現,簡化設計並提高效率。隨著系統整合的功能越來越多,系統級封裝整合的元件數目 (quantity of components)也越來越多,目前整合300至500多個元件的系統級封裝已越來越常見。

AI推動需求變革

隨著越來越多的AI應用進入日常生活,PMMP(People-Machine-Machine-People)將成為主流的互動方式,除了傳統的人機互動,AI應用促進了大量的機器之間的溝通協作,進一步推動半導體需求的多元增長,涵蓋5G和智能設備、自動駕駛、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到終端元件等領域,持續推動半導體的創新和發展。

結語:互惠共生的未來

半導體業界透過摩爾定律的持續精進以及先進封裝技術,為AI發展所需的算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;而AI新興應用的出現又推動了許多新的半導體需求。因此AI與半導體的關係如同魚與水相輔相成。隨著需求的持續增長,這一良性循環將推動半導體的持續創新與發展。我們期待與您一起迎接這個充滿機遇的未來!